关注z6尊龙旗舰厅
z6尊龙旗舰厅 > 湖北日报

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党委书记田道明——院士最多的桥梁企业突破“卡脖子”技术-z6尊龙旗舰厅

发布时间:2022年05月25日08:41 来源:

中铁大桥院党委书记、副董事长田道明(右)做客湖北日报企业家全媒体纵横谈。(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摄)

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辉 通讯员 邓达 曹雪

一家桥梁设计院,培养出了4名院士,是中国桥梁原创技术策源地,掌握了中国最多的桥梁原创技术。

它就是位于武汉的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(简称中铁大桥院)。

因建设武汉长江大桥而生的中铁大桥院,72年来用千余座“祖国需要的桥、人民满意的桥”,畅通条条国脉。

5月14日,中铁大桥院党委书记、副董事长田道明做客湖北日报5g演播室,讲述了自主创新突破“卡脖子”核心技术的桥故事。

企业名片

中铁大桥院成立于1950年2月,从1957年通车的万里长江第一桥——武汉长江大桥起步,72年来在海内外勘测设计1000多座桥梁,包括众多世界级跨江、跨海大桥,擦亮“中国桥”名片。从开始举全院之力勘测设计武汉长江大桥,到如今在大江大河、雪山高原、深海岛屿同时勘测设计数十座大桥;从一家专注桥梁勘测设计的专业设计院,到布局拓展成为一家面向大交通、全领域发展的“双综甲”综合设计咨询集团;从自主突破“卡脖子”关键核心技术,到主动与全球共享科技成果……中铁大桥院的奋进脚步,从未停歇。目前,集团职工2000余人,硕博比例高达50%,先后培养了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、7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、30余名国家级专家;荣获2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、21项国际桥梁大奖、200余项省部级以上奖励。

精彩语录

一桥飞架,稳坐百年。

为国筑桥,踏平坎坷;超越自我,征服江河。

面对从未建设过的桥梁类型,“拍板”往往是最难的,这考验着桥梁设计者的胆识、决心和能力。

中国桥梁人才的殿堂

2021年11月,中铁大桥院总工程师高宗余新晋中国工程院院士。至此,中铁大桥院院士增至4名,我省成为全国桥梁界两院院士最多的省份。

“陈新院士,我国桥梁深水基础奠基人;方秦汉院士,我国现代钢桥技术奠基人,在他推荐下,中国大规模使用国产桥梁钢;秦顺全院士,开创斜拉桥无应力状态控制技术,解决了大跨度斜拉桥多项关键技术难题;高宗余院士,使我国斜拉桥技术在国际上具有独创性……”说起一位位“桥星”,田道明如数家珍。

被誉为中国桥梁人才殿堂的中铁大桥院,伴随着新中国成立而生。

1950年2月,为打通京广铁路大动脉,在武汉修建万里长江第一桥——武汉长江大桥,铁道部成立“武汉大桥测量钻探队”,主要负责大桥勘测工作。这个“钻探队”,就是中铁大桥院的前身。

1956年,毛泽东主席在听取大桥建设情况汇报时要求“建成学会”。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,他们采用“管柱基础”这一当时世界上最新的筑墩方法,使武汉长江大桥提前两年建成通车。

牢记毛主席的嘱托,该院在建造百年之桥的同时,也建立了一座座“传、帮、带”的传承之桥,为中国和世界桥梁事业发展培养了一代代优秀科技创新人才。

72年来,该院先后培养了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、7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、30余名国家级专家。

“高层次、高职称、高学历”,是中铁大桥院人才的最大特点。田道明介绍,中铁大桥院在坚持“党管人才”原则下,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强化高端专家的示范效应,开展科研项目的“揭榜挂帅”,把党内和党外、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中国桥梁事业中来。

他透露,该院坚持深化人才薪酬分配机制改革,突出价值创造导向,探索实施多元化中长期激励,进一步激励广大人才的工作积极性。作为科改示范企业,中铁大桥院创新科研项目组织管理机制,开展科研成果和科技人才的考核评价,加大对青年科技人员的激励,敢于给年轻人担纲大任的机会,创造有利于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。

以原创技术打破“中国人行不行”的质疑

中国现代悬索桥的开创者、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、中铁大桥院前副总工程师杨进曾经说过:“别人做没做成过,那是别人的事;我们能不能做成,就是我们自己的事。”

20世纪60年代初,在进行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特大型公铁两用桥梁——南京长江大桥设计时,他们解决了桥址水深流急、基岩强弱不一的难题,打破了外国专家“在南京江面上不能建桥”的论断。

20世纪90年代初,在中国第一座现代悬索桥——汕头海湾大桥的设计中,采用非常规的预应力混凝土加劲梁结构,填补了国内现代悬索桥设计的空白。

新时代,在世界上首座集高速公路、城际铁路、一级公路为一体的过江通道——常泰长江大桥设计中,他们又实现了“四个世界首创,六个世界之最”。

设计,并不是图纸一画完,就可一劳永逸。

田道明说,很多桥梁设计方案从理论上看起来是可行的,但是到底能不能落地,需要桥梁设计者根据自己的经验、知识做出判断。

演播室里,田道明拿起一个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的桥模,脸上充满自豪。

“它不仅是世界上最大跨度双层悬索桥,而且从钢缆索到钢箱梁全部国产化。”他介绍,一跨过江的杨泗港大桥,由数十条缆绳支撑起桥梁的全部重量。这座大桥自身荷载,相当于一艘航母的重量,对主缆的力学性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。而当时,世界上还没有如此高强度的钢丝。

徐恭义,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、中铁大桥院副总工程师。这位美国国际桥梁大会约翰·罗布林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负责设计杨泗港大桥。

多年来,徐恭义憋着一股劲:修了这么多年的悬索桥,核心材料不能再依赖从国外进口了。他大胆提出,用中国自己研发生产的主缆钢丝替代进口。最后,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,该院和钢铁厂家联合生产出目前世界悬索桥中强度最高、力学品质最好的超级钢丝。

一根细细的钢丝,不仅首次在杨泗港大桥上实现超高强度钢丝完全国产化,更以原创技术打破了“中国人行不行”的质疑。

在一代代的传承中,中铁大桥院众多院士大师们聚焦“卡脖子”关键技术,率先突破难题,在推动实现桥梁产业“全面国产化”的同时,成功开辟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桥梁产业链自主创新之路。72年来,中铁大桥院在海内外勘测设计1000多座桥梁,世界排名前十的斜拉桥、悬索桥、拱桥、梁式桥中,一半以上出自该院之手,成为了国内拥有桥梁原创技术最多的一家企业。

构建原始创新策源地

新时代,面对国家建设不断加快、技术发展日新月异、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,中铁大桥院始终坚持“处在高端、站在前沿”的科技发展方针,不断推进着传统产业与信息技术、“互联网 ”技术的融合。

在设计软件的研发上,该院填补我国在该领域的多项空白,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其中非线性求解能力达到国际最高水平。田道明称,自主研发的大跨度缆索承重桥梁精细化分析平台,打破对国外软件的依赖并实现超越,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等30多座大型桥梁。

同时,他们推进数字化业务创新、技术服务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。2021年,该院在全国桥梁界率先开展桥梁工程勘测设计标准化建设,并全面启用项目管理系统,将质量管理流程与贯标工作在线上全面铺开运行。目前已成功实施了以武汉青山长江大桥、宜昌伍家岗长江大桥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项目的生产组织,在复杂综合项目的生产组织和质量管理方面取得新突破。

田道明透露,近期湖北省发布《关于促进全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》,给桥梁企业助力湖北武汉成为名副其实的“中国建桥之都”,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发展契机。

未来中铁大桥院将以设计为龙头,与湖北桥梁全产业链企业强强联手,共同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桥梁产业原始创新策源地,加速推动我国桥梁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顶端,助力湖北武汉成为名副其实的“中国建桥之都”。

【责任编辑:杨威】

z6尊龙旗舰厅 copyright © 2001-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

- - - -

- -

z6尊龙旗舰厅的版权为 荆楚网 www.cnhubei.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

网站地图